人体综合营养分析仪能检测哪些指标?
人体成分分析仪基于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等技术,通过测量人体不同组织对电流的阻抗等数据,结合身高、年龄、性别等信息,可检测多种与人体健康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一、身体成分指标
1、体重:人体整体的质量,是最基本的身体参数之一,体重的变化可反映一段时间内身体营养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情况。
2、体脂率:即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能直观体现身体的肥胖程度。例如,成年男性体脂率正常范围是15% - 18%,成年女性是20% - 25%。体脂率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3、肌肉量:指人体肌肉组织的重量,与基础代谢率紧密相关。肌肉量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身体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对于健身人群,监测肌肉量有助于评估锻炼效果。
4、水分含量: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水分含量异常可能提示身体存在脱水、水肿等问题,如严重腹泻或呕吐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引发脱水,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水肿使细胞外液增多。
5、骨矿物含量:反映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主要是钙、磷等。骨矿物含量降低易导致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风险,中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尤其需要关注。
二、身体部位相关指标
1、四肢肌肉量:可分别测量上肢和下肢的肌肉量,了解不同部位肌肉的发育和变化情况。对于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能针对性地评估训练效果,比如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后,可通过下肢肌肉量的变化来判断训练是否有效。
2、躯干脂肪量:指人体躯干部位的脂肪含量,躯干脂肪过多,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四肢脂肪量:测量四肢的脂肪含量,有助于全面了解身体脂肪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局部肥胖问题。
三、身体质量评估指标
1、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BMI值可将人体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等不同类型,例如BMI在18.5 - 23.9之间为正常范围,可据此评估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2、腰臀比(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男性腰臀比大于0.9,女性腰臀比大于0.85,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四、代谢相关指标
1、基础代谢率(BMR):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年龄、性别、身体成分等因素有关,了解基础代谢率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达到控制体重或增肌的目的。
2、细胞内外水分比例:反映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相对含量,其比例失衡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正常的细胞内外水分比例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五、特殊健康风险指标
1、内脏脂肪等级:内脏脂肪围绕在人体的脏器周围,过多的内脏脂肪堆积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等级越高,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2、节段水分分析:将人体分为不同的节段(如上肢、下肢、躯干等),分析各节段的水分含量。节段水分异常可能提示局部水肿、淋巴回流障碍等问题,有助于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