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肌少症的6个指标是什么?
老年肌少症的6个核心诊断指标可围绕肌肉质量、肌肉力量、躯体功能三大维度展开,具体如下:
一、肌肉质量减少(核心诊断指标)
1、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
测量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DXA)或生物电阻抗分析(BIA)。
诊断界值:
DXA:男性<7.0 kg/m²,女性<5.4 kg/m²;
BIA:男性<7.0 kg/m²,女性<5.7 kg/m²。
意义:肌肉质量减少是肌少症的核心特征,与基础代谢率下降、跌倒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2、小腿围
测量方法:用软尺测量小腿最粗部位的周长。
诊断界值:男性<34 cm,女性<33 cm。
居家自测:双手拇指和食指围成环,若无法完全环绕小腿最粗处,提示肌肉减少风险。
二、肌肉力量下降(早期筛查指标)
1、握力
测量方法:使用握力计,左右手各测3次,取最大值。
诊断界值:男性<28 kg,女性<18 kg。
意义:握力反映上肢肌肉力量,与日常生活能力(如提重物、拧瓶盖)密切相关。
2、5次起坐时间
测量方法:不借助手臂力量,从椅子或床上连续起立坐下5次,记录时间。
诊断界值:≥12秒提示下肢肌力不足。
意义:评估下肢肌肉力量,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
三、躯体功能减退(综合评估指标)
1、步速
测量方法:以正常速度行走6米,记录时间并计算步速。
诊断界值:<1.0 m/s提示步速下降。
意义:步速是预测残疾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反映整体肌肉功能。
2、躯体功能综合评估
常用工具:
SARC-F量表:包括力量(举重物)、辅助行走(步行困难)、起立(从椅起立)、爬楼梯、跌倒5项,总分≥4分提示肌少症风险。
SPPB量表:包含平衡测试(如单腿站立)、步速测试、5次起坐测试,总分≤9分提示躯体功能下降。
意义:综合评估肌肉功能,识别早期衰退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