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知识库

年轻人能患肌少症吗?

2025-07-11 15:22 芯瑞康 阅读

年轻人有可能患肌少症,尽管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但特定因素或疾病状态可能使年轻人提前出现肌肉质量和功能的显著下降。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年轻人患肌少症的潜在原因
1、长期缺乏运动
机制:肌肉遵循“用进废退”原则,长期久坐、缺乏抗阻训练会导致肌肉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进而引发肌肉萎缩。
案例:办公室白领、学生等群体因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若缺乏规律运动,可能逐渐出现肌肉量减少、力量下降。
2、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合成需要充足蛋白质(尤其是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若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低于0.8g/kg体重/天,可能影响肌肉生长。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参与肌肉代谢,缺乏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年轻人若长期室内活动、防晒过度或饮食单一,易出现维生素D不足。
其他营养素缺乏:如ω-3脂肪酸、抗氧化剂(维生素C、E)等缺乏,可能加剧肌肉炎症和氧化应激,加速肌肉流失。
3、慢性疾病或代谢紊乱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肌肉分解代谢增强。
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肌肉合成原料不足。
慢性肾病或肝病:代谢废物堆积或肝功能异常可能干扰肌肉代谢。
恶性肿瘤:癌症相关恶病质可导致肌肉快速流失。
4、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线粒体肌病等)可能早期发病,导致肌肉萎缩和功能异常。
5、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他汀类降脂药、某些化疗药物等,可能抑制肌肉合成或加速分解。
二、年轻人肌少症的常见表现
1、肌肉量减少:通过DXA或BIA检测发现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低于同龄人正常范围。
2、肌肉力量下降:握力、5次起坐时间等指标异常(如握力<28kg男性/<18kg女性)。
3、躯体功能减退:步速变慢(<1.0m/s)、爬楼梯困难、易疲劳等。
4、非特异性症状:如体重无故下降、体力下降、运动耐力变差等。
三、年轻人如何预防或干预肌少症?
1、增加抗阻训练
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练习),每次30-60分钟,刺激肌肉生长。
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改善心肺功能。
2、优化营养摄入
蛋白质:每日摄入量达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蛋、奶、豆类)。
维生素D:每日补充600-1000IU,或通过日晒(每日15-30分钟)和食物(如深海鱼、蛋黄)获取。
其他营养素:增加深色蔬菜、坚果、全谷物摄入,补充抗氧化剂和ω-3脂肪酸。
3、管理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内分泌、消化系统等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肌肉功能。
避免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肌肉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4、定期筛查
若出现体重无故下降、体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小腿围测量(男性<34cm、女性<33cm)或SARC-F量表(总分≥4分提示风险)进行初步筛查。
疑似肌少症时,建议就医进行DXA或者BIA、握力测试等进一步评估。

电话

136-9316-4058

邮箱

bjxinruikang@163.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