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肌少症的表现是什么?
老年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其表现涉及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具体如下:
一、核心表现:肌肉量、力量与功能的“三重下降”
1、肌肉质量减少
外观变化:四肢变细(尤其是大腿和上臂)、臀部扁平、体重减轻但脂肪比例可能增加(“少肌性肥胖”)。
触觉变化:肌肉松弛、弹性下降,按压时缺乏紧实感。
数据参考: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或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检测,肌肉质量低于同龄健康人群标准值。
2、肌肉力量下降
日常动作困难:提重物费力、拧瓶盖困难、从椅子上起身需支撑、爬楼梯吃力。
握力减弱:握力计测量值低于正常范围(男性<26kg,女性<18kg为风险阈值)。
易跌倒:因下肢力量不足,行走时步态不稳,平衡能力差。
3、身体功能衰退
活动能力受限:步行速度减慢(<1m/s)、短距离行走需休息、无法完成日常家务(如打扫、提购物袋)。
代谢异常:基础代谢率降低,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风险。
免疫功能下降:肌肉是免疫细胞的重要储存库,肌少症患者感染风险升高。
二、伴随症状与并发症
1、疲劳感增强
轻微活动后即感乏力,休息后恢复缓慢,影响日常生活参与度。
2、跌倒与骨折风险
肌肉力量不足导致平衡能力下降,跌倒概率增加,而骨骼肌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易引发髋部、腕部等部位骨折。
3、慢性疾病恶化
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例如,肌少症患者因活动减少可能加重肥胖,而肥胖又进一步促进肌肉流失。
4、心理与社会功能受损
因活动受限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社交活动减少,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三、进展阶段与危害
1、早期(肌量减少期)
仅肌肉质量下降,力量和功能可能正常,但已埋下隐患。
2、中期(肌力减弱期)
肌肉力量明显下降,日常活动开始受限,跌倒风险增加。
3、晚期(功能衰竭期)
肌肉功能严重衰退,需依赖辅助器具或他人照护,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四、高危人群与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长期卧床者、营养不良者、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癌症)。
2、筛查工具:
简易问卷:如SARC-F量表(评估力量、辅助行走、爬楼梯、跌倒、起立能力)。
专业检测:DXA测肌肉量、握力计测力量、步速测试(4米步行时间),以及BIA人体成分分析。
五、预防与干预
1、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1.2-1.5g/kg体重),补充维生素D和钙。
2、运动干预: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哑铃)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
3、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雄激素、生长激素类似物或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s)。
4、综合管理:控制慢性疾病、改善睡眠质量、减少久坐时间。
提示:肌少症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活动能力下降或体重减轻,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