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咨询

运动对慢病管理的有什么作用?

2025-10-21 14:37 芯瑞康 阅读

运动在慢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贯穿于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长期管理的全周期。通过科学、规律的运动,患者不仅能改善生理指标,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以下是运动对慢病管理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分析:

一、改善生理指标,控制疾病进展

1、调节代谢功能

(1)血糖控制:运动通过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可减少药物依赖,甚至部分患者通过运动实现“糖尿病缓解”。

(2)血脂调节: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3)血压管理:运动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帮助控制高血压。研究显示,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5-8mmHg。

2、增强心肺功能

(1)心脏保护:运动可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呼吸改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结合有氧运动,能提高肺活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3、维持健康体重

(1)能量消耗:运动通过增加能量支出,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相关慢病(如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

(2)脂肪代谢:抗阻训练(如力量训练)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长期体重管理。

二、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1、减轻疼痛与僵硬

(1)关节炎管理: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轻关节压力,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僵硬感。

(2)纤维肌痛改善:规律运动(如瑜伽、太极)能降低纤维肌痛患者的疼痛敏感度,改善睡眠质量。

2、改善心理状态

(1)缓解焦虑抑郁: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提升情绪,对合并心理问题的慢病患者(如糖尿病伴抑郁)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2)增强自信:通过运动实现体重控制或功能改善,患者可重建自我效能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3、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1)老年人功能维持: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和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维持独立生活能力。

(2)慢性疲劳缓解:渐进式运动计划能帮助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逐步恢复体力,改善生活质量。

三、预防并发症,降低医疗负担

1、减少心血管事件

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从而降低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2、延缓肾功能衰退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适度运动可改善肾血流量,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透析需求。

3、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运动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如雌激素)、增强免疫功能,可降低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复发风险。

四、个性化运动方案的科学实施

1、运动类型选择

(1)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适用于多数慢病患者,尤其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2)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适合骨质疏松、肌肉减少症患者,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

(3)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适合关节炎、纤维肌痛患者,改善关节活动度。

(4)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平衡球训练,适合老年人、帕金森病患者,预防跌倒。

2、运动强度与频率

(1)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每分钟100-120步),每周至少150分钟,分5天进行。

(2)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适合体能较好的患者,可短时间高效提升心肺功能,但需医生评估后实施。

3、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运动:根据病情调整运动量,防止运动损伤或病情加重。

(2)监测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3)结合药物与饮食:运动需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协同进行,形成综合管理方案。

总  结

运动是慢病管理的“天然药物”,其作用涵盖生理改善、症状缓解、并发症预防及生活质量提升。通过个性化运动方案的科学实施,患者可实现疾病控制与健康促进的双重目标。然而,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病情、体能和兴趣制定计划,并长期坚持,方能发挥最大效益。

电话

136-9316-4058

邮箱

bjxinruikang@163.com

TOP